长安十二时辰:揭秘古皇家猎犬的神秘面纱

发表时间: 2019-09-02 12:29

长安十二时辰:揭秘古皇家猎犬的神秘面纱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火热开播,剧情中张小敬在追捕狼卫过程中,从宣徽院借来一只细犬,名为阿细。正是借助阿细灵敏的嗅觉,张小敬才找到了昌明坊的龙波据点。那么这究竟是什么狗呢?鼻子居然识得空气中的九层味道!

剧中帮了张小敬大忙的细犬--阿细



全世界最珍贵的犬种--陕西细犬

陕西细犬又称秦猃 【拼音】:[xiǎn]

早在距今2500年前的《诗经•秦风》中,就有秦国太子携细狗狩猎的佳句:“载猃犭曷犭乔,车酋车鸾辘。”的记载。

秦猃早在公元前已成为秦国的御用猎犬,名载可据。司马迁在《史记•李斯传》中,记有“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的场面,秦猃狩猎的出处,在这里得到史学巨匠司马迁的认可。

钟鼎金文中铸有“唯正月,既望,癸西。王狩,王令员执犬。休善。用作父甲鼎彝”的文字。透视出执犬狩猎人的尊贵地位和显赫权利。《礼•曲礼》更将效犬上升为“礼”的最高地位:“效犬者,左牵之。”至今,在民间仍遵循着左手牵狗的习俗。甲骨文中的形象笔画,构勒的就是这种长嘴,翘尾,前弓后蹦、身体修长的秦猃身姿。


陕西细犬可谓是中国古老犬种之一,但随着近些年来,国外犬种大量被引进的同时,国内犬种不断改良本土犬种,导致本土纯种犬只越来越少,陕西细犬就位列其中,剧不完全统计,纯种的陕西细犬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不到十只!可以说数量极其稀少!

长安十二辰剧组也官宣陕西细犬的稀有



陕西细犬发展演化

谈起陕西细犬的发展历史,要从中国细犬讲起。中国细犬曾经广泛分布在河北、山东、陕西等地。后来,就演化分成河北、山东、陕西三个不同的品种。其中以山东细犬和陕西细犬最为出名。

细犬分长短毛,山东长毛叫做番子,短毛叫滑条或者光板。陕西长毛叫做西洋番,短毛叫掐毛(现在几乎是看不到了)。在现阶段来说,陕西细犬几乎是没有短毛的了,很多当地人都不一定见到过,所以能见到的短毛细犬,大多是山东细犬即滑条。

三粗三细:嘴细额头粗,脖细胸腔粗,腰细臀部粗,是滑条的显著特征!

但是也有细犬爱好者谈到:其实“中国细犬”早就是一种古老的犬,起源于山东,所以得名“山东细犬”。据认为,神话传说中的二郎神脚下的哮天犬,其原型就是“山东细犬”。

这里就需要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吴承恩的祖籍是江苏淮安,距离山东细犬的发源地不是很远,再结合周边犬种形象,以山东细犬形象最为贴合。

动画版《西游记》中对哮天犬的描述最接近细犬



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孙悟空)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咬了一口,又扯了一跤。”该犬第二次出场是第六十三回制服九头虫的那一段:“那怪急铩翅,掠到边前,要咬二郎;半腰里才伸出一个头来,被那头细犬撺上去,汪的一口,把头血淋淋的咬将下来。那怪物负痛逃生,径投北海去。”

陕西细犬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

《长安十二辰》剧中陕西细犬,大多原是从山东流传过去的。因陕西细犬其体型高大,气质优雅,性情温驯,同时善于狩猎。所以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选作皇家御用犬只。

在《园陵犬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嘉彼御犬,即良且驯,蒙先朝之乃眷,向宫室而托身。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唐代帝王对陕西细犬的钟爱。


皇帝的御用犬只百姓不能养


最知名的记载,就是画师郎世宁为康熙皇帝画的《康熙十俊图》,传言该犬救过康熙皇帝的命,所以康熙皇帝对陕西细犬十分钟爱,在郎世宁的画作中,有九副画的都是细犬。足以看出康熙皇帝的钟爱之情!












本土优良犬种保护任重而道远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人们在自然劳动中培育大量优秀犬种,比如西藏藏獒、广西矮脚犬、广东沙皮犬等,世界上很多犬种都起源于中国,或者是有中国本土犬的血统。

发达国家直至近现代,才形成完整的培育体系,培育出世界知名的犬种。而我们国家缺乏有效保护,很多优良犬种无法得到推广,甚至犬种濒临灭绝,如新疆牧羊犬、广西矮脚犬、中华田园犬等。

因此在保护本土犬种这个问题上,任重而道远,保护本土犬非一朝一夕,希望大家能够有这个意识并付诸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