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龙鱼的生态习性与人工繁殖技术揭秘

发表时间: 2023-06-01 19:26

前言

银龙鱼,又被称为双须骨鱼,属于骨舌鱼科。它是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和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鱼类。在这些地区的江河湖泊中,银龙鱼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并且也因其美丽的外观而成为备受人们喜爱的热带淡水观赏,甚至成为许多鱼缸爱好者的首选。


由于银龙鱼的自然分布受到限制,并且其性成熟速度较慢、繁殖能力较低,我国每年都面临大量从美国进口银龙鱼苗的需求。为了摆脱我国对银龙鱼的完全进口依赖,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首要任务。

自2005年起,我国开始全面进行银龙鱼的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研究,并为我国观赏鱼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这些研究工作,我们逐渐掌握了银龙鱼的繁殖技术和苗种培育技术,为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提供了可靠的补充。这也为我国的观赏鱼产业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银龙鱼亲鱼的产前培育


1.放养前的准备

考虑到银龙鱼的健壮和大型特征,为了提供足够的空间,水族箱的最小尺寸应为1.5米×1米×0.8米。通过提供充足的空间,银龙鱼能够生长得更大,并展现出更加美观的体形。

水族箱通常采用玻璃材料,并使用工程级硅胶进行粘合。同时要配置氧气泵、循环过滤器、加热器、渔网等设备,这些设备将有助于提供充足的氧气供应、水流循环和温度控制,为银龙鱼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确保银龙鱼的安全和舒适,水族箱必须配备盖子。银龙鱼是一种喜欢在水面附近活动的鱼类,它们的背部肌肉发达,具有跳跃的倾向。


并且水箱内部的水源应该是经过阳光曝晒3天以上的自来水,这样的处理可以确保水源的质量符合要求,减少有害物质对银龙鱼的影响。


2.亲鱼放养


银龙鱼亲鱼的选择十分重要,为了确保良好的繁殖效果,挑选体型巨大、颜色鲜艳、龙须笔直、鳍条完整、健康无疾病或伤害的亲鱼非常关键。此外,亲鱼的年龄应在4到5岁之间,这样优秀的个体,很利于提高繁殖成功率。


随后再将等同数量的雄雌银龙鱼按照1:1的比例放入水族箱内,并用隔板将它们隔开,让它们能够看见对方但无法接触。隔板上设置洞口,以确保两边的水能够流通。

经过大约一个月的时间,便可以移除隔板,把它们混养在一起,这样它们更容易相处。几天后,当两条银龙鱼在水族箱中开始缓慢地游动并亲密地靠在一起时,这表明它们成功配对。相反,如果它们开始进行激烈的打斗,这则意味着配对失败。


通过以上的放养方法,可以提高银龙鱼的配对成功率,并为后续的繁殖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饲料投喂


银龙鱼的饲养过程中,饲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采用鲜野杂鱼作为饲料,比如红鲤鱼和金鱼。此外,还可以选择虾、泥鳅、青蛙等水生生物,以及蜈蚣、蜘蛛、蚂蚱等。

在投喂银龙鱼时,务必确保活饵没有受到细菌、寄生虫或农药等的污染。


此外,您也可以选择人工饵料作为银龙鱼的食物。为了确保银龙鱼获得充足的营养,我们建议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食材,例如牛肉和牛心,并可考虑购买专门为银龙鱼设计的饲料。每天应进行两次投喂,第一次投喂时间为早上8:00至9:00,第二次投喂时间为晚上18:00至19:00。这样的投喂频率和时间安排能够确保银龙鱼获得充足的食物,促进其健康的生长发育。


每次投喂的量应以银龙鱼在0.5小时内能够吃完为宜,根据亲鱼的吃食情况及时调整投喂量。确保饲料的供给适当,不过度投喂,以避免浪费和水质污染。


4.催产前准备


通过观察亲鱼的体型和外观特征,可以确定它们是否达到繁殖的成熟状态。成熟的雌鱼具有以下特征:腹部饱满且有充足的脂肪积累,脸形呈圆润的曲线,输卵管突出明显。


而成熟的雄鱼则表现出以下特征:体型较长且修长,胸鳍粗壮有力,腹鳍尖长且延伸,体背高于雌鱼,并且输精管会明显凹陷。这些特征的观察有助于确定亲鱼是否已经达到繁殖的成熟状态。

为了更好地催产,每对亲鱼可以单独放养在一个箱体中,并可以在水族箱中使用人工水草进行装饰。在亲鱼放入箱体之前,可以将水草种植在箱底,同时也可以放置一些漂浮性的草类。


除此之外,定期检查水质参数,如pH值、溶解氧含量和温度等,保持适宜的水质条件有利于银龙鱼的繁殖。


5.催产药物配置与注射


银龙鱼的催产药物可以选用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 2号,以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两种药物注射剂量分别为5μg/kg体重和500 IU/kg体重

注射液使用0.7%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配制,每尾银龙鱼的注射液用量为3~10 mL。催产过程分为两次注射,第一次注射剂量为总剂量的10%,第二次注射则使用剩余的药物。两次注射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14小时。


可以采用两种方式来给鱼进行注射,一种是胸腔注射,另一种是背鳍肌肉注射。胸腔注射时,注射器应该插入鱼体的深度应该在0.5至0.6厘米之间,而背鳍肌肉注射时,注射器应该插入鱼体的深度应该在0.7至0.8厘米之间。


6.产卵受精


完成第二次注射后,应将亲鱼放入催产箱中。为了促进产卵行为,催产箱应采取遮光措施,以防止阳光直射。这样可以提供一个相对昏暗的环境,刺激亲鱼的产卵反应。


在亲鱼产卵期间,保持催产箱周围的环境安静也是非常重要的。过多的噪音和干扰可能会干扰亲鱼的产卵行为,因此需要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

雌鱼产卵后,雄鱼会立即在卵子上射精,使卵子受精。受精卵接触水面后会迅速膨胀,与此同时,雄鱼会将受精卵含在嘴里进行护卵行为。

二、稚鱼养殖管理


1.养殖条件准备


银龙鱼苗通常在孵化水平游时即可进行贩运。在这时,银龙鱼苗的卵黄囊尚未完全吸收,因此刚被运回的银龙鱼苗需要在小型水体中进行养殖,以便于观察和管理。因此,大多数养殖户选择使用玻璃鱼缸或较大的塑料方桶进行养殖。

如果使用自来水作为养殖水源,应在引入鱼前至少提前3天将水加入鱼缸,并启动气泵进行气化。如果不使用自来水,则应提前使用适量的二氧化氯或漂白粉进行消毒,并备好备用水源。在将水加入鱼缸后,还需要检查水的硬度和pH值。水的硬度不应超过150毫克/升,而pH值最好在6.0~7.0之间。如果水质不符合要求,应在放入银龙鱼苗之前进行调整。在银龙鱼苗放入鱼缸之前,还需要将水温调节至28±1℃。


2.鱼苗放养

银龙鱼苗的放养密度取决于养殖条件,尤其是过滤系统对鱼苗排泄物的净化处理能力以及适当的换水率。在条件适中的水质净化和适度的换水率下,建议在每立方米水体中放养500尾银龙鱼苗。这个密度能够维持到鱼苗达到8厘米的全长时期。


由于刚刚出生的小生命,相对脆弱,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任何环境的突然改变都可能导致激烈的反应。因此,在放养时需要注意轻柔、温和的操作。

为了安全地转移鱼和水,您可以选择将剩余的水和鱼放回原处或倒入一个较大的开口容器中。确保提供充足的氧气,并以缓慢滴流的方式将与鱼苗将要养殖的水缸中的水质相同的水加入其中。


完成水的转移后,可以使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鱼苗2至5分钟,以消毒和清洁鱼苗。然后,使用柔软的网将鱼苗小心地捞入养鱼缸中,并确保安装好防跳网盖子,以防止鱼苗跳出。

3.鱼苗日常管理


鱼苗刚刚放入鱼缸的前两天不需要喂食,这两天的主要任务是观察鱼苗的状态和水质的变化,以确定放养密度是否适当,第三天开始可以少量投喂食物。


而投喂食物的选择也很重要,水蚯蚓和摇蚊幼虫都是适合银龙鱼苗的开口饵料。虽然水蚯蚓价格便宜,但非常容易传播疾病,投喂前一定要漂洗干净并进行消毒处理。

首次喂食的推荐量约为每1000尾鱼苗100克水蚯蚓,次日继续投喂两餐,每餐的投喂量保持不变。等卵黄囊消失后,每天仍需喂两餐,但投喂量应随鱼苗的生长适量增加。投喂量是否适当可根据鱼苗在10分钟内是否完全摄食来判断。


另外,水质管理也是每天需要注意的工作,水温应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或使用已校准好以水银温度计为标准的电子温度计进行监测,并将水温保持在28~30℃之间。水质的关键指标是pH值、氨氮和亚硝酸氮,这些指标应每天检测一次,以确定是否需要采取调控措施。


银龙鱼苗的主要水质指标为:pH值应在6.5~7.2之间,非离子氨的浓度应小于等于0.02毫克/升,亚硝酸氮的浓度应小于等于0.01毫克/升。判断pH值是否符合要求时,不能仅仅依赖于数值,还需要考虑补充水的情况。如果养殖缸的pH值比补充水的pH值低0.3以上,即使在指标数值范围内,仍然属于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最佳的解决方法是增加换水的量。

4.疾病预防


少数热带观赏鱼养殖场仍存在盲目使用抗生素来防治疾病的问题,频繁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因此,在发生病害时,应及时寻求有资质的部门进行鱼病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有针对性地治疗疾病,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


首先需要定期对蓄水池和养殖池进行全面清洗,并使用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同时,对水族箱和工具经常进行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消毒杀菌处理。


在养殖期间,每半个月使用1%~2%浓度的粗盐泼洒,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每月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大蒜素、大黄或板蓝根等中药,连续喂养3~5天,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

定期使用高效、低毒的水体消毒剂,杀灭或抑制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繁殖体和腐败微生物,延缓水质恶化和污染,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相对稳定,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减少对抗生素的依赖,降低环境污染风险,并确保养殖水环境的良好质量。

总结

银龙鱼在进行人工繁殖时,应该时刻注意亲鱼的配对情况,疾病防控,以及水质管理,这样才能更快速的受精和产卵。

对于早期的幼苗,我们应该加强饲养,增加水质指标,以及合理的投喂量,确保幼苗能够健康成长,从而降低死亡概率。

最后,在养殖过程中,如果发现银龙鱼有问题。应及时做好记录,并第一时间进行治愈。

参考文献:

[1]章之蓉.龙鱼的饲养与鉴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2003,8

[2] 谢忠明.淡水良种鱼类增养殖技术[M].北京:农业出版社. 1993,4

[3] 楼允东.鱼类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 占家智,王君英.龙鱼养殖与鉴赏[M].北京:金盾出版社, 2004,6

[5] 张 沅.动物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